【失智症照護】失智長輩半夜躁動都不睡覺,鬧的家人雞犬不寧嗎?簡單五步驟讓你重回一夜安眠!

▎防止走失的保險你做好了嗎?

失智症照護、半夜躁動、失智走失

當失智症者半夜睡眼矇矓,
在加上腦袋因為疲累而處於當機狀態時,
半夜起床的他們,
就很有可能因為腦袋不清醒而發生走失、跌倒等意外,
甚至有許多失智症者因此而走失,
從此天人永隔

那我們該怎麼避免一時的意外而發生遺憾呢?
我們可以從「環境」、「工具」以及「鄰里關係」三大層面做準備:

① 打造安全的居家環境

要想打造安全的環境,
要記得一個重點:

「不想要人家去的地方要增加困難度,
希望人家去的地方要容易前往」

例如:

我們不希望失智症者跑出家門,
那就把「出門」變得困難重重;

我們希望失智症者半夜能順利去廁所
那就把前往廁所的道路變得輕而易舉。

這個原理是不是很簡單呢?

但似乎不管擬設了多少關卡,
失智症者就是有能力「突破重圍」,
你會有這樣的感覺很正常,
這也是許多家庭照顧者感到改變居家環境效益不佳的原因。

但實際上,
並不是改變環境沒有效果,
而是我們是用我們的角度設計環境,
卻沒有考慮失智症者的使用回饋好不好,

結果就是,

我們自以為已經打造舒適環境,
但失智症者卻覺得很難用。

你是否有走在馬路上,
或是騎車在回家路上時,
常常覺得「怎麼會有人這樣設計道路」,
在用路者角度上感到十分困擾呢?

此時你是不是會埋怨,
做工程的政府都沒有想過我們這些用路人的實際路況呢?

這就是失智症者在使用照顧者設計的環境時,
常常會有的感受。

如果你希望設計出一個有效且安全的居家環境,
那就和我一起使用以下5個方法避免失智症者半夜跑出去迷路:

✔ 用與牆壁同色調的門簾掛在大門口

失智症照護、半夜躁動、失智走失

失智症者會因為大腦的退化,
讓他們很難辨別細微的顏色變化,
只要兩個物體的顏色太接近,
他們就很難辨別這兩個物體的差別。

想像一下,
如果有一個純白的馬克杯,
裡面裝著鮮奶,
如果又對杯內打上強烈白光,
你不仔細看的話,
也不會發現杯子裡面有裝鮮奶對吧?

對失智症者而言,
這個狀況會更嚴重,
尤其是失智症長輩本身還會再加上視力老化,
對亮度很遲鈍,
就更難辨別環境的物體而忽視。

所以,
我們可以利用失智症者的這個特質,
來作為設計突破口:

晚上睡前把同色調的門簾掛在大門,
當他們半夜迷迷糊糊起床,
吵著要出門的時候,
就會以為那裏是一面牆,
而不會開門跑到戶外。

✔ 夜間加裝專用的複雜鎖,增加開鎖難度

失智症照護、半夜躁動、失智走失

失智症者的記憶力減退,
通常會體現在「記不得最近發生的事」上,
也讓他們很難學會新知識。

所以如果在夜間額外鎖上以前沒用過的鎖,
例如上下卡住門的門閂、
旅館式門鍊等等,
失智症者的腦袋中沒有開這些鎖的記憶,
在半夜睡昏頭時,
更難冷靜下來研究開鎖,
他們就很難解開門鎖跑到戶外。

但要記得的是,
我建議平日出門時,
還是只使用一直以來就在使用的門鎖,
讓失智症長輩樂於出門;

等到夜間睡眠時,
再使用新式、不熟悉的鎖,
讓長輩半夜躁動時無法開門出去。

根據不同目的交替使用,
能讓居家環境變得更友善!

✔ 在門口放菱形狀、深色的地墊

失智症照護、半夜躁動、失智走失

前面提到過,
失智症者的視力會隨著大腦退化,
而讓他們物體辨認能力下降,
除了顏色相近的物品無法辨別之外,
另一種則是重複性、容易產生錯覺的圖案,
也會讓他們比我們更容易錯認圖案。

正如同這張圖一樣,
乍看之下也會被圖給騙的團團轉對吧?

但是一般人定睛一看,
就能夠辨別這只是一張平面圖片,
但是失智症者卻很難辨認,
會以為一直有立體的迷宮在其中。

而密集排列的菱形會讓人眼花撩亂,
有線條不斷移動的感覺;

深色地墊則像是有一個深淵一樣,
讓失智症者不敢「跳」過去,
也會心生害怕而不敢前進開門外出,
轉而往更讓他們安心的空間前進。

✔ 在失智症者前往廁所路線上增加路標指引,並加上感應式電燈

失智症照護、半夜躁動、失智走失

以上三個方法的目的,
就是我所提到的
「不希望失智症者去的地方,
就增加前往的困難度」;

那現在我們要做的是,
「希望失智症者前望的地方,
就讓路徑變得輕鬆」。

還記得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場景嗎?
如果你一不小心遲到,
在電影剛開演的時後才入場,

此時一推開電影廳大門,
映入眼簾的就是黑壓壓的空間,
讓你很害怕會跌倒呢?

此時,
電影廳的走道就會貼心地亮起小小地燈,
並且針對座椅的牌號有額外的燈光,
你就能安心沿著走道到你的座位對吧?

既然我們希望失智長輩半夜起床上廁所時,
能夠盡快走到廁所解決需求,
然後安心的回床邊休息,
那我們就要仿照電影院模式,
讓長輩到廁所的路線是黑暗中唯一明亮、
看起來安全好行走的路,
就能有效避免失智長輩半夜起床原本想上廁所,
卻不小心分心、找不到去上廁所的路,
變成開始躁動、不安、開始遊走的狀況。

✔ 保持廁所門敞開,或在門口貼上廁所圖案標示

失智症照護、半夜躁動、失智走失

雖然你努力讓失智長輩順利走到廁所門口,
但廁所門卻緊閉,
讓長輩不知道門後的房間是什麼,
失智長輩就可能以為「廁所不見了!」
反而轉往其他地方找廁所。

要記住的是,
失智症者對於「聯想門後有什麼場景」是相當不擅長的。

對我們來說,
就算家裡的門全部長一樣,
而且都緊閉起來,
我們還能夠依照「腦中的地圖」,
八九不離十地猜到各個房間的場景與作用。

但對失智症者來說,
他們的「定向感變差」一部分也包含難以形成「腦中地圖」,
所以無法親眼見到房間內的擺設,
而把門全部關起來,
他們就會完全不知道門後的世界原本的模樣。

因此,
我們可以選擇幫失智長輩把門打開,
或是在門上貼著「簡單易懂的圖示」暗示房間功能,
這樣失智長輩就能一眼找到廁所與馬桶,
就能順利達成半夜起床上廁所的目標,
不會為了找不到廁所而讓腦袋當機。

我建議少用「文字」的方式來標示房間,
因為從文字聯想到場景,
實際上也要用到「腦中地圖」的能力。

像是我現在寫下「獅子」,
當你的眼睛看到這兩字之後,
大腦就會自動尋找以前你學到這兩個字時,
他們所對應的意思,
然後再告訴你文字的意涵,
讓你聯想到我說的是特定動物。

但對失智症者來說,
這樣的文字聯想隨著認知功能退化,
就會越來越困難,
即使你覺得你已經清楚寫「廁所」,
他還是無法聯想到「上大小號的地方」。

而圖片是我們最原始的能力,
退化速度比較慢,
也提供更簡潔、明確的資訊,
讓失智長輩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知道房間的功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