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照護】失智長輩行為脫序難以溝通嗎?只要三個簡單步驟就能讓你照顧更輕鬆!

第四步驟可能會讓你很困惑,
不是當下沒事就好了嗎?
為什麼要刻意作紀錄呢?

前面提到,
每一位失智症者的退化狀況、性格以及興趣都不相同,
造成看似同樣的行為背後,
其實潛藏著獨特的心情與想法。

正如同我故事中提到的奶奶一樣,
你也沒想到會有人把浴室想像成人體改造場對吧?

因此做紀錄的用意其實是讓身為照顧者的我們,
漸漸能站在失智症者的角度看到他們腦中的世界,
也讓我們明白他們在意什麼、想要表達什麼訊息。

當失智症者知道你懂他的感受,
讓他對你感到放心與安全感後,
會讓他們更勇於面對生活的挑戰,
也不再抗拒你的照顧。

一般人以為記憶力是一樣的,
事實上,
人的記憶力可以分為三種:

情境記憶、工具記憶以及情緒記憶。

「情境記憶」就是我們一般說的記憶力好不好,
能不能回想發生的事情,
以及做過的事情等等。

工具記憶就是常聽到的「身體記憶」,

就像是身體的自動導航一般,
也是為什麼你可能不記得當初駕訓班上的內容,
卻仍能夠自然而然開車,
甚至在你早上起床,
精神不濟的時候,
依然能自動做好所有梳洗工作的原因。

另一個少有人知道的就是「情緒記憶」,
也就是人、事、物帶給你的情緒印象。

像是有人會怕狗,
或是特別喜愛某個物品,
其實大多與過去累積著相關的情緒在腦海中,
可能是小時候被狗追而心生畏懼,
或是某個物品與你喜愛的回憶有關,
即使是不同場景,
仍有部分似曾相似感會勾起你當初的情緒。

失智症者大多是「情境記憶」優先退化,
再來是「身體記憶」,
「情緒記憶」反而變得很敏銳。

很多照顧者會抱怨,
明明自己費盡心思照顧失智症者,
結果失智症者對他們卻很反感,
反而對很少回來照顧的親戚或外人比較熱情,
讓許多照顧者心中不是滋味。

其實這是因為在照顧過程中,
我們難免會有不小心情緒暴走、
對失智症者態度不佳的時候,
尤其照顧的越久、越努力的你,
心中長期累積下來的壓力更是旁人難以想像的。

然而,
對失智症者而言,
因為「情境記憶」越來越退化,
讓他們更仰賴「情緒記憶」的直覺來生活,
所以他不記得你平常默默照顧好他生活起居的「情境記憶」,
卻會一直記著你不小心的偶爾暴走帶給他的「情緒記憶」。

所以失智症者見到你時,
會認為「你=憤怒、害怕」所以要自我保護,
而不是「你=用心照顧的家人」,
也是讓他越來越抗拒你照顧他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第一步驟希望你先安撫自己的情緒,
也是許多失智症相關書籍,
會建議你不要與失智症者發生爭執的原因。

只有讓失智父母對你放上安心、快樂的標籤,
你才有可能與父母過上快樂的老年生活,
也不用讓自己耗盡自己生命照顧,
讓照顧父母變成一件享受的人生歷程。

▎撕掉失智症標籤,打造專屬於你的照護美好劇本

失智症、失智症走失、黃昏症候群

失智症者的脫序行為,
一直是許多照顧者心中的痛,
也是最常壓垮照顧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然而,
明明你已經如此努力地上網蒐集各種資料,
也上了許多失智症家屬課程,
希望自己能夠盡力照顧失智父母,
給他們快樂的晚年生活,

但面對失智症者的脫序行為,
即使你努力使用網路上文章教的方法應對,
父母的脫序行為仍然不見好轉。

漸漸地你也失去耐心,
只好選擇用以前的老方法回應父母,
讓自己陷入對父母不禮貌的深深自責中嗎?

其實想要真正地從根本減少失智症者脫序行為的發生,
就必須走入失智症者腦中的世界,
理解看似「毫無道理」的行為背後,
其實潛藏著「合理」的應對心理,
正如同我所分享的失智奶奶,
抗拒洗澡的腦中世界一樣。

因此,
在本篇文章中,
我向你介紹了全新認識失智症腦中世界的角度:

「核心症狀-周邊症狀」區分法,

並以此方法為核心,
帶你了解外在環境變化、心理壓力、身體不適等因素,
都是會造成失智症者「腦袋當機」,
進而誘發脫序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

我也教你利用生活中三個簡單步驟,
從根本預防脫序行為的發生,
並進一步帶你如何在脫序行為發生的當下,
用四個步驟一步步安撫失智症者激動的情緒,
以及你該如何一步步改善你與失智父母交流的方式,
陪伴你往「為父母打造一個幸福晚年生活」的目標前進。

照顧是一件辛苦,
但卻也是獨一無二的體驗。

然而,
雖然網路上充斥著許多「如何照護失智症」的知識,
在網路社團中卻每天都有數十位家庭照顧者,
為了如何與失智症者相處傷透腦筋。

一樣米養百樣人,
在面對失智症者時,
我們並不能只用「失智症」這個標籤來囊括所有人,
就以為網路文章上,
千篇一律的「要順從不要對抗」
「如果有遊走狀況,就用XXX方式應對」,
來去面對每一位獨立的失智症者。

這樣的「公式化」應對方式,
反而讓照顧者只能用碰運氣的方式,
希望這個方式對自己的父母有效果。

原本滿心期待能解決失智父母的脫序行為,
讓自己好好照顧父母生活,
努力嘗試後卻只碰的一鼻子灰,
仍然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
只能找醫師加藥,
讓父母安靜下來「變乖」。

但這樣靠藥物讓父母整天昏昏沉沉,
每天反應都很遲鈍的生活,
一路這樣到離開人世,
真的是你希望父母度過晚年的方式嗎?

只有從根本走入失智症者的腦中世界,
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生活,
你才能真正從根本解決脫序行為發生的問題。

如果你想知道該如何使用「ABC原則」
一步步改善你與失智父母應對方式,
卻在執行上遇到困難的話,
歡迎點擊以下按鈕加入在宅中醫師LINE@官方帳號,
並且輸入「失智日記」,
就能獲得我為你設計的限時免費「ABC原則」日記本

用詳細的步驟帶你做每天的互動紀錄,
並思考如何改善應對方法,
與你一起為父母打造理想的終老生活。

如果你想要進一步知道,
該如何從環境改善、超前部屬以及可使用的社會資源三個層面,
更詳細、更手把手地應對常見失智脫序行為的話,
別忘記持續追蹤在宅中醫師網站,
或是加入在宅中醫師LINE@官方帳號,

就能在新文章上架時,
取得第一手通知,
才不會錯過能幫助你在照護路上走得更輕鬆愉快的精彩內容喔!

很好奇你在面對家中失智家人時,
曾經遇過什麼讓你崩潰的狀況呢?

你又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呢?

歡迎在底下留言給我與其他同樣在失智症中水深火熱的家庭知道!

居家醫療、長期照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