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 3. 根據長輩失能狀況,設想未來回家照顧時,長輩需要哪些生活協助

當對於長輩失能程度有一定了解之後,
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
是要根據未來長輩回家生活狀況,
做全面性的沙盤推演。
為什麼這件事情很重要呢?
因為這能夠讓家屬有心理準備,
知道哪些事情長輩會完全需要有人幫助、
哪些事情長輩可以完成大部分,只是需要有人稍微協助。
透過詳細的生活失能分級,
就可以為長輩規劃CP值最高的照護計畫。
比如說:
陳爺爺因為右側中風,
無法使用慣用手吃飯,
需要有人協助餵飯,
但是陳爺爺還保有完整的咀嚼食物以及吞嚥能力,
所以他只需要有人把飯送到嘴邊給他,
那這個簡單的工作可以交由陳奶奶負責。
然而,
陳爺爺的飯菜該從那裡來呢?
如果陳奶奶可以煮飯,
那「飲食」這一塊的問題就已經做好規劃。
也許之後陳奶奶有事不在家的日子,
只要準備簡單飯菜讓陳爺爺自己熱餐點即可。
然而,
如果連陳奶奶都無法煮飯,
那麼「準備餐點」這項工作就是個大問題。
如果子女白天都要上班,
也許就可以申請長照補助,
請居服員來家裡幫忙煮飯,
或是請居服員幫忙買便當送過來;
甚至因為陳爺爺與陳奶奶算是獨居身分,
政府還可能有提供送餐服務可以申請使用。
發現了嘛?
照護的細節就是這麼的繁雜,
這也是他最困難的地方。
因為對於一般有完全自理能力的你我,
吃飯這件小事都像呼吸一樣,
不需要特別規劃與思考。
但當開始失能之後,
分析每件生活小事中需要用到的能力,
並考量當事者失能狀況,
做出相對應的規劃是很重要的。
因此也不難理解,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很麻煩而覺得全部幫長輩做好,
長輩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張口咀嚼,
既省事又省時,
不是很好嗎?
然而這樣「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皇帝生活,
對於長輩並非好事,
在文章後半段我將會告訴你原因,
想知道的話就繼續看下去吧!

對於怎麼清點照護需求
毫無頭緒嗎?
點擊以下按鈕免費索取「照護人生攻略手冊」

STEP 4. 根據長輩照護需求,與家人討論照顧工作分配

當我們列出長輩未來在家生活時,
可能會遭遇到的各個困難後,
其實你與家人就可以做出抉擇,
到底是請專人24小時照護,
還是只需要有人定時協助即可。
也許在你列出所有生活場景之後,
發現原來陳爺爺只能臥床,
完全無法下床、坐輪椅,
需要有人定時換尿布、擦澡、翻身,
而這些事情陳奶奶自己做不來,
就必須要有人24小時照護,
也許還要準備專用的電動床方便照護;
然而,
這樣24小時照護的情況會是一輩子嗎?
其實不一定。
如果陳爺爺能夠把握中風後黃金6個月的復健期,
度過初期復健效果不明顯、
以及突然變成失能狀態的心理憂鬱,
其實是有可能進步成可以只需要陳奶奶攙扶,
就可以自己下床、坐輪椅,
甚至可以靠拐杖就能夠活動自如的程度。
因此,
不要因為列完長輩生活需求之後,
發現長輩好像生活各處都需要有人幫助,
覺得自己未來照護的生活都會這麼坎坷,
而對人生感到氣餒。
目前剛住院治療結束,
會是病人身體狀況最糟糕的階段,
也是你與家人在照護這條路能力剛起步的時候。
未來家人的病況會越來越進步,
而你與家人的照護能力也會越來越茁壯。
反過來想,
其實最差的狀況就是現在,
現在的難關既然都可以跨過了,
未來的困難都只是小菜一碟。
STEP 5. 最後依照整體不足之處,向醫院提出「出院準備服務」申請,並與個管師討論需求

當我們透過STEP 3了解長輩未來可能需要協助的部分
並且藉此評估家人的解決能力之後,
你與家人就能夠清楚了解到,
哪些不足的地方是需要對外求助的。
在長輩住院期間,
醫院有所謂的「出院準備小組」,
設立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協助家屬無痛銜接回家照護的工作,
讓病患能夠在家也得到不錯的照護品質。
因此,
對於你與家屬的不足的地方,
就能夠透過諮詢醫院的出院準備小組,
加強你們在照護能力與知識的弱項,
也會幫你們銜接地方政府資源,
減輕家屬的照護負擔。
但你是否很困惑一件事?
明明每個醫院都有出院準備小組提供服務,
為什麼照護問題依然存在呢?
很大一部份就在於許多家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協助。
即使有很好、好先進的AI已經被發明出來,
但是對於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需求需要被滿足,
就算AI的能力再怎麼全面,
他還是無法替你解決問題。
因此這就是我這麼強調,
「意識到自己的照護需求」的重要性。
每個家庭的照護起跑點都不盡相同,
雖然在長照領域已經發展20多年,
也有歐美日等先進國家不斷開發新的科技以及照護技巧,
希望能夠解決困擾已久、足以動搖國本的照護壓力,
卻仍然找不到一個最好的解方,
就是因為照護者本身並沒有先找到自己真正需要被幫助的地方,
針對問題去解決。
因此,
STEP 3是你開啟照護生活的重要地圖,
雖然需要花一些時間去畫出屬於自己家庭的地圖,
但我保證這樣的投資是值得的!
會讓你與家人少走許多冤枉路。
STEP 6. 參加照顧者技巧訓練與心靈支持課程,培養家人的照顧軟實力

當你了解到問題癥結點,
也知道哪裡可以找到解決的鑰匙之後,
另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實踐」。
看起來設計再完美的計畫,
只有在他可以實踐,
並真正達到你的目的地時,
這個計劃才是真正的完美計畫。
而想要穩健的朝目標前進,
我們也需要不斷茁壯我們的技能樹,
才能走得快又走的遠。
目前在許多基金會中,
都有提供專門針對家庭照顧者的照護技巧課程,
以及如何在照護與自己人生之間取得平衡的身心靈抒發管道。
許多課程甚至是免費參加,
只要花幾個小時的時間,
就能夠得到講師數年來的照護心得,
以及曾經走過的冤枉路分享,
我認為是CP值很高的課程,
能夠協助你與你的家人快速LEVEL UP你們的照護技術。
很可惜的是,
這些資源並沒有被照護者妥善利用。
有許多照護者因為放不下照護家人的心理包袱,
不敢向外尋求已有的社會資源,
只會默默埋頭苦幹的硬碰硬照護家人,
不僅累了自己,
也賠了自己全部的人生在照護生涯中。
在這些提供照護者課程的基金會也很常遇到,
明明好意邀請專業講者來分享更輕鬆照護的方法,
希望能減少照護悲劇的發生,
卻常常報名人數不盡理想,
甚至只有個位數參與者,
最終許多課程只好被迫取消。
我覺得這是十分可惜的地方。
希望你與家人能夠好好利用這些社會資源,
才能真正的享受照護長輩的過程。
STEP 7. 前三個月每兩周與家人開家族會議,分享照顧現況與改進不足之處

雖然我們在STEP 1到STEP 4已經作了詳盡的研究與調查,
但是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
再加上當時是在「長輩病況最嚴重」
以及「家屬照護技能剛起步」,
這兩個條件之下所做的計畫。
有時候只有在實際執行的之後,
我們才知道現實與我們想像的不同,
需要依照現況有所調整。
而且長輩的身體會隨著時間慢慢恢復,
失能的狀況也會有所改善,
如同前面所說,
住院後的黃金恢復期大約是3~6個月,
也是長輩健康變化最大的時候。
保留每兩周滾動式調整,
不僅能夠讓你與家人更靈活的應對照護現況,
也不用因為突然的劇變,
造成任何家人必須大幅改變現有生活來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