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知識】長輩常常莫名跌倒?小心這10種西藥可能是兇手!4個簡單步驟就能有效減少長輩跌倒風險

▎多年「朋友」也可能是隱形「兇手」

看完這10種藥物種類,
是不是發現其實長輩的生活中,
有許多造成跌倒的「壞朋友」潛藏在生活之中呢?

然而,
並不是只有新朋友是潛在的壞朋友,
有時候長輩多年服用的藥物也可能一言不和,
就轉變為造成跌倒的「壞朋友」。

在說明老朋友變壞的原因之前,
我想先問你一個小謎題:

你覺得20g的糖融在水裡,
這杯糖水會不會很甜?

答案是:不一定!

如果20g的糖融在100c.c的水里,
喝起來的甜度大概是”養樂多”的甜度;

但是如果這些糖融在游泳池哩,
喝起來大概沒什麼感覺對吧?

所以重點並不僅僅在於糖的多寡,
更重要的是「濃度」。

這就是為什麼長輩服用多年的藥物,
也可能變成壞朋友的原因!

當年紀增長時,
長輩的皮膚防水以及保護能力就會變差,
血管裡面的水分就很容易從皮膚散失。

再加上長輩對於口渴的感覺變得遲鈍,
常常忘記要喝水,
或是因為容易嗆咳而不愛喝水,
身體的水分流失多,
補充又不夠,
就容易讓長輩血裡的藥物濃度,
從游泳池變成養樂多,
讓藥物濃度從治療變成毒藥,
藥物的副作用就會「突然」跑出來,
變成造成長輩跌倒兇手之一。

另一種則是因為服用新藥物,
進到長輩體內與原本常服用的老藥物臭味相投,
教壞原本好好的老藥物,
跟新藥物一起變成壞朋友,
也會造成長輩因為藥物而容易跌倒。

這就是為什麼後來西醫出現「老年醫學」這門專科的原因,
因為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與年輕人大相逕庭,
其實不能夠等閒看待,
也不能用一樣的方式治療開藥。

但是長輩每天服用的藥物這麼多,
身為非醫療專業人員的你,
該怎麼替長輩的用藥把關呢?

▎你能做的比你想像得更多

長輩防跌、居家防跌、跌倒骨折

其實想要替長輩的用藥把關,
你並不需要像我這樣的醫療人員,
把所有的藥物都記在腦海中,

其實目前健保署要求大醫院都必須把「藥物副作用」清楚標示在藥袋上面,
現在不妨拿出長輩的藥袋,
以及準備一隻紅筆。

把藥袋翻到正面,
如同下方圖片所示,
可以發現藥袋上面有「副作用」這一欄。

不管什麼藥物,
你只要看到「副作用」這一欄有以下字眼:

頭暈、視力模糊、姿態性低血壓、嗜睡、鎮靜、心悸/心跳變快或變慢
低血糖、運動失調、注意力不集中、認知障礙、疲勞
這幾個副作用都可能直接會間接增加長輩服藥用跌倒風險,
當長輩服用越多種含有這些副作用的藥物,
我們就要越要在長輩身體狀況不穩定時,
注意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是否出現。

可是如果長輩是自己跑去藥局買藥,
或是像一般診所沒有這麼明確的藥袋,
我們該怎麼替長輩把關藥品呢?

其實食藥署現在有很方便的「藥.臺灣」網站,
跟著網站內的操作,
就可以從藥品的外觀找到正式藥名,
並下載「藥掃描2.0」APP,
輸入查詢到的藥名,
就可以知道詳細的藥物作用、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項囉!

讓我以常用的高血壓藥物”康肯”在「藥.臺灣」裡面查詢,
就會在網站上出現這個藥物的形狀:

接著到「藥掃描2.0」搜尋,
就會出現藥物的不良反應(副作用),
還有藥物服用的警語:

藉著這兩個免費的網站,
不僅能夠幫助你替長輩把關用藥,
也能夠避免長輩吃錯藥品,
或是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而不自知。

藉由以上三個方式,
雖然可以快速評估藥物副作用來替長輩把關,
但藥物的副作用出現是一種「機率」,
並不代表吃了就會有這些副作用;

而且即使長輩服藥的劑量並不高,
也可能因為長輩身體狀況不佳,
而對於藥物副作用特別敏感。

因此,
除了要對長輩用藥內容有所警覺之外,
我們還必須透過以下3個日常生活照護小技巧,
每天監測長輩的身體狀況,
穩定長輩的身體狀況,
全方面的替長輩阻絕藥物副作用的發生,
避免跌倒成為壓垮長輩晚年生活的最後一根稻草。

① 每天早上及傍晚固定替長輩量血壓

長輩防跌、居家防跌、跌倒骨折

我們的全身細胞都需要心臟打出血液,
才能夠獲得食物以及氧氣,
而血壓就代表著,
心臟現在輸送血液的效率好不好。

如果血壓太低,
心臟把血液打出去的量不夠,
大腦就很容易因為太餓而直接讓長輩當機頭暈,
此時如果不巧長輩一個重心不穩,
就很容易跌倒在地,
這就是我們要監控長輩血壓的原因。

此外,
如果長輩有糖尿病問題,
規律的紀錄血糖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② 讓長輩每天攝取1500c.c以上的水分

長輩防跌、居家防跌、跌倒骨折

如同前面所說,
長輩的身體保水功能不好,
很容易出現脫水狀況,
讓藥物濃度從游泳池變成養樂多,
這時候藥物濃度太高,
副作用就很容易出現。

因此,
監控長輩每天攝取的水分是否充足就很重要。

只要長輩沒有嚴重心臟病、洗腎等
「醫師嚴格控管水分攝取」的疾病,
都建議每日喝水量要達到1500c.c以上,
甚至在夏天流汗多的時候,
喝水量可以多達2000c.c。

最好能夠替長輩準備水壺,
讓長輩看到他今天喝了多少水分,
也會增加長輩喝水的意願。

如果長輩不愛喝白開水,
其實也可以用高湯、花草茶、茶葉、甜湯等方式,
來作為水分攝取來源,
只要在不過攝取過多鹽分、糖份的情況下都是很好的方式,
不用為了喝水問題而與長輩發生爭執。

③ 讓長輩養成起身、坐下時都要休息30秒鐘才能夠繼續做事的習慣

長輩防跌、居家防跌、跌倒骨折

前面提到,
血壓代表著心臟把血打出去的效率好不好,

不過你有沒有發現,
即使你的血壓很正常,
但有時當你蹲下突然站起來的時候,
眼前也會突然頭暈眼花、眼前一片黑呢?

這就是所謂的「姿勢性低血壓」。

也就是當你一下子動得太快,
心臟跟不上你的動作,
來不及加壓把血打得更多,
造成你的大腦短暫的缺血。

而對於長輩來說,
他們的心臟反應速度比你還慢,
嚴重的人甚至連活動太快,
只是要從躺著坐起來,
就會開始頭暈不舒服。

因此,
一定要叮囑長輩養成「慢下來」的習慣,
尤其是在身體重心有高低變化,
或者是做轉動脖子的活動時,
都要給心臟一點時間跟上你的速度,
才不會因為短暫的大腦缺血而頭暈跌倒。

④ 將長輩的用藥情形做詳細記錄

長輩防跌、居家防跌、跌倒骨折

長輩在長長的歲月之中難免會服用多種藥物,
也會有許多到診所、醫院看診或是開刀的機會。

然而,雖然現在健保有雲端藥歷,
但是對於醫護人員來說,
我們在雲端藥歷只能看到「1年以內」的藥物品項,
以及簡略的住院紀錄,

尤其是如果是自費的醫療項目,
通常並不會在雲端藥歷上有所紀載。

因此,
你可以替長輩準備一本筆記本,
做為紀錄長輩就醫、用藥的日記,
詳盡地寫下目前長輩服用的藥物品項、
每種藥物開始服用的時間與方法,
還有開立藥物的醫師科別及看診原因,

最後紀錄每次長輩住院的原因與情況,
這樣每次長輩就醫的時候,
就不會又被不同醫師開立長長的重複藥單,
避免長輩因為用藥過量而跌倒的風險!

以上四點不僅能降低長輩因為藥物而跌倒的風險,
也能夠作為每天評估長輩身體狀況的依據。

例如,
如果你每天都有替長輩量體溫及血壓,
那當長輩某天體溫突然上升、血壓很低,
而且整個人精神狀況不佳,
怎麼叫他起床都不肯時,
此時就要小心長輩可能有嚴重的全身性感染問題,
就不應該自行吃退燒藥降溫,
而應該考慮送醫急救。

此外,
如果你把這些每天記錄下來的寶貴數據提供給醫師,
也能夠對醫師盡快診斷出長輩疾病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
絕對不要認為你不是醫療專業人員,
所以在長輩健康上,
你能夠幫忙的並不多,

其實有了像你一樣用心的家屬照顧長輩,
反而能讓醫師的診斷變得更加精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