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資源】家人送安養機構就能得到最好的照護嗎?其實你錯了!帶你從我親身工作經歷,看見機構照護的真實面貌

經歷照服員證照考核及一個月等待證照簽發後,
我終於在2024年04月正式加入居服員行列。

有鑑於「居家醫療」所服務的病患性質,
以及自己身為醫師對於照護技術的不熟練,
因此我選擇「護理之家」作為新手村訓練場所。

我所工作的護理之家是隸屬於醫院體系之下,
因此住民如果有任何緊急狀況,
或是在本院住院期間遇到過哪些狀況,
都可以從我們機構的系統中連線醫院端查詢,
也可以隨時送到隔壁的急診,
以及打院內電話給住民的主治醫師,
詢問住民用藥與照護注意事項。
因此在照護完整度上可說是十分全面。

身為護理之家,
我們機構可以接重症、有特殊儀器的住民,
除了常聽到的一般鼻胃管、尿管之外(俗稱「兩管」),
我們也有裝有氣切管(俗稱「三管」)、
腦部引流管甚至是人工肛門、造廔口的住民。

不過護理之家並不是只收重症住民,
也有單純因為中風後行動不便,
但是應答十分清楚、
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
可以自行推輪椅行動的住民,
住民組成上十分多元。

但也因為重症比例高,
在照護上有許多特殊事項要留意,
像是特別的翻身擺位方法、
注意哪些地方不能按壓等。

身為剛入行的菜鳥,
我被納入最忙碌的白班接受密集訓練。

每天早上上工前,
護理長會聚集所有照服員以及護理人員開晨會,
報告各樓層居民狀況,
以及教我們居服員哪些住民要注意特別的病情惡化症狀,
甚至是照護上要注意的細節。

在迅速開完晨會後,
我們便會急急忙忙地去進行各自工作。

我們居服員組成大約是移工:台籍=1:1,
分成三班輪班,
也就是每次8小時的工作時間。

整個機構總共有兩個樓層的居住空間,
共計約80名住民。
分工方式是以「工作內容」來作分組,
分為尿布翻身組、洗澡組,以及機動組。

尿布翻身組顧名思義,
就是負責單一樓層所有居民的翻身工作,
順便換尿布,
在照護上,
翻身至少要2小時進行一次,
因此在我們工作8個小時過程中,
大約要進行4次的翻身動作;

洗澡組則是負責單樓層的住民洗澡,
每天輪流不同樓層住民洗澡,
也就是利用8個小時的時間內洗完40名住民;

機動組則負責幫忙餵住民吃藥、
幫有鼻胃管的住民定時餵牛奶與水,
在有家屬想要見親人,
或是住民需要洗腎、復健的時候,
也是由機動組負責推住民出門。

而我們的機構清掃部分,
則是跟醫院一起外包給清潔公司,
做專業的環境清潔與垃圾集中處理,
所以不用像一些獨立機構為了節省成本,
由居服員同時包辦環境清掃與照護工作。

▶︎ 尿布翻身組

工作用尿布車

在輪到尿布翻身組時,
一上工的工作就是先替剛吃完早餐的住民們翻身、換尿布。

其中我認為最困難的地方是換尿布!
要怎麼只靠翻轉住民身體,
把多層尿布塞在完美位置,
避免之後的大小便滲漏出來汙染環境,
是一門高深的技巧。

尤其是如果住民剛好當天糞便量很多,
還要有技巧地把糞便包覆好,
不漏出汙染床單,
並且在床上幫住民沖洗屁屁而不浸濕床單,
這些細節更是一大挑戰。

身為尿布翻身組,
一早急忙地用兩個小時的時間替40名住民翻身與換尿布後,
10點我們就要抽空替一些能自己吃飯的住民準備水果當點心。
所以在10點的第二輪翻身之餘,
我們還要盡快把能下床的住民抱上輪椅,
讓他們能夠起身活動。

而在10點後,
差不多就要進行第二輪的翻身工作,
但這時候只能用一個小時完成所有的翻身,
因為11點就要幫能自己吃飯的住民準備午餐,
甚至要協助餵住民吃飯。 

在中午12點多終於安頓完大家,
協助下床的住民回床上午睡後,
我們會匆忙地吃完自己的午餐,
等下午1點之後,
又要開始第三輪的翻身換尿布工作。

下午1點的工作,
除了要翻身換尿布以外,
我們還要幫住民洗臉、刷牙,
但卻一樣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
因此下午的我們,
通常會風風火火地,
快速地進行所有工作,
趕忙在3點前完成最後一次的翻身工作。

平均而言,
我在輪到尿布翻身組時,
當天的運動量一定都達到一萬步以上。

▶︎ 洗澡組

機構內使用的洗澡設備

在聽到以上的工作,
也許你會覺得沒有更忙碌的事情了。

但對於大家來說,
洗澡組才是嫌惡工作。

因為住民人數眾多,
所以我們是一三五洗一樓40位住民,
二四六洗二樓40位住民,
周日不洗澡。

假設扣除掉中午休息一小時的時間,
以及前後開會、交班的時間,
最慢要在6個小時內洗完40個住民,
平均一個人花9分鐘洗澡。

聽起來好像很充裕?

這其中包括把住民推床到洗澡間、
脫去衣物,
把完全不能動,
體重至少60公斤起跳的住民搬到洗澡床上、
然後艱難地脫去身上衣服、
順便幫住民換上新的床單枕頭套,
最後在全身上下都洗一遍後,
重新艱難地幫住民躺著穿上衣服,
然後搬回床上、吹乾頭髮,
在把住民推回去房間休息。

是不是在我講完一連串的工作內容後,
發現9分鐘似乎不太夠用呢?

▶︎ 機動組

機動工作車

這時你會想,
那機動組就還好了吧?
也不盡然。

雖然機動組不用像以上兩組常常搬重,
只要餵住民管灌牛奶,
以及餵藥就好,
但是如果當天有許多家屬要拜訪住民,
或是有許多住民要去醫院復健,
機動組就必須常常被打斷工作,
先送住民下樓後才能回頭作自己的工作。

然而,
餵藥以及管灌牛奶是有特定時效的,
身為照顧者的你一定知道,
每天大約4個小時就要餵一次牛奶,
必須要在特定時段內做完工作,
而且還要要依照家屬拜訪與復健時間,
甚至考量到洗澡組同仁的流程,
安排餵牛奶與餵藥的適當時機。

如果腦中沒有記住誰還沒吃藥與喝牛奶,
就會影響住民健康,
因此急迫性也不亞於其他兩組。

而你要明白的事情是,
這三組的工作是在同樣的8小時內完成,
所以很容易遇到各組工作內容要交錯的狀況,
才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彼此等待。
只要一個組別出錯,
其他組也會受到影響。

安養中心、安養機構選擇、安養機構挑選

聽完上述我的工作日常,
你是不是認為是我的機構太血汗,
想要省錢省人力才這麼辛苦呢?

但你知道嗎?
像這樣的三組人力配置在機構來說,
已經屬於奢侈品。

目前各個安養機構內不管是移工,
還是照服員,
都處在人力短缺的狀況,
很常是沒有詳細分工,
甚或是超時工作的情況。
在我們人力如此充足的機構中,
照服員都如此忙碌了,
在其他人力缺乏的機構,
照護品質高低我想你應該心中有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