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糖尿病長輩血糖一直控制不好?

對於家中有糖尿病父母的你來說,
最煩惱的事情莫過於父母的飲食控制了對吧。
明明你也是出於對父母的關心,
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地生活,
才會限制他們的飲食,
避免父母血糖太高,
傷害他們的身體健康,
但是你的飲食控制觀念真的正確嗎?
在你花費大把心力替父母的飲食把關,
每天與依然故我的父母為了吃東西拉扯時,
真的有因此讓下個月父母的血糖報告變得沒有紅字嗎?
我想會對這篇文章有興趣的你,
勢必就是因為這樣的效果並不好,
還讓你與父母的關係變得更差,
希望能夠改變現況,
才會閱讀到這裡對吧?
在這篇文章我將先從許多長輩,
或許也是你與其他民眾都會有的普遍迷思:
「吃鹹餅乾不會升血糖就放心吃,
但是水果很甜對身體不好就不能吃」
用最新醫學研究報告來告訴你,
到底這個迷思正不正確,
進而告訴你到底怎麼樣的飲食才是真正對父母的血糖有幫助。
並且還會告訴你一個,
如何讓父母每天三餐都吃得開心、豐盛之下,
還能讓血糖自己就控制得很好的飲食方法!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每天再繼續與父母為了飲食控制起爭執,
浪費許多心力還不見血糖好轉,
想要學習更輕鬆的方式控制好血糖的話,
那就不要錯過今天的文章囉!
▎破解迷思:水果太甜不能吃,無糖餅乾就能放心吃?

在我當居服員的期間,
我遇到了一位每天為了血糖傷透腦筋的奶奶:
這位奶奶被診斷為糖尿病已經多年,
原本只依靠口服藥來控制血糖,
但是血糖依然起起伏伏,
從去年開始惡化到必須依靠胰島素才能勉強壓制血糖。
在醫學上如果糖尿病已經惡化到需要長期依靠胰島素控制血糖,
基本上表示奶奶的血糖狀況已經惡化到,
吃口服藥還會讓醣化血色素高達9%以上
(這表示奶奶每天平均在血糖200以上,
出現糖尿病的併發症風險很高),
明明很怕打針的奶奶,
卻變得必須每天早晚忍受一次胰島素的注射,
如果是你的母親,
作為子女的你一定十分不捨吧。
看到這裡,
你也許會下意識認為:
這位奶奶一定是飲食都不控制,
每天吃很多白飯跟肉,
都不好好吃菜、沒有控制飲食,
也不愛運動,
所以才會這麼嚴重。
那你就錯了!
這位奶奶比起任何人都注意他的飲食,
每天為了血糖問題,
這個不敢吃、那個不敢吃,
甚至連我在替她煮晚餐的時候,
都要求我盡量不要加鹽,
菜的味道清淡的跟水煮沒有兩樣。
中午肚子餓的時候為了怕白飯吃太多,
只敢煮蒟蒻絲配前一晚的蔬菜來果腹,
一天的澱粉最多是早餐的饅頭,
以及晚餐的半碗飯而已,
每天下午奶奶還會自動自發地出去散步一個小時。
然而,
即使奶奶這麼努力地注意飲食,
還願意出去運動,
但是他的空腹血糖還是常常在160~180之間徘徊,
到這裡你看到奶奶的菜單,
想像一下你每天遵照奶奶的食譜吃飯,
想必你也能體會奶奶每天要忍受多久的飢餓感,
以及失去多少人生樂趣吧!
但明明奶奶已經這麼努力控制飲食,
血糖還是控制得這麼差呢?
當時我也替奶奶感到不捨,
一直思考如何替奶奶解決血糖問題。
而後來我才在與奶奶的對話中,
發現藏在細節裡的魔鬼:
原來奶奶因為中午吃蒟蒻,
蒟蒻不含熱量所以每到下午時間,
奶奶會有低血糖造成頭昏眼花的情形,
這時候奶奶就想要吃點東西來果腹。
但考量到自己有糖尿病,
覺得「台灣的水果吃起來都太甜」,
所以不敢吃桌上剛拜完的水果,
反而選擇開了兩包蘇打餅乾來吃,
覺得這樣才不會”升血糖太多”,
殊不知蘇打餅乾裡面也有很多的「醣」,
甚至超出桌上的任何一種水果的糖份,
反而不知不覺中攝取許多的糖分,
讓血糖急速飆升,
還以為這樣的飲食對血糖恐致有幫助。
你是不是也有和奶奶一樣,
對於水果與鹹餅乾有這樣的迷思呢?
在你知道你有糖尿病,
但是偶爾想吃點心的時候,
你會直覺地拿起桌上的香甜金鑽鳳梨來吃,
還是打開一包放在旁邊的蘇打鹹餅呢?
想必9成以上的民眾都會覺得蘇打餅乾比鳳梨還”健康”對吧?
其實這不只是與你一樣的民眾會有的迷思,
反而連許多非糖尿病專業的醫師,
都會有這樣的迷思!
因為奶奶的居家醫師也因為看到奶奶的血糖控制不好,
在奶奶問他有什麼飲食要注意的時候,
醫師就一直告誡他「水果很甜你不可以吃!」
甚至你可能也曾在診間聽過一些醫師說過一樣的話對吧?
但是這句話真的正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