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讓長輩吃隔夜白米飯而非現煮白米飯

近幾年許多研究發現,
透過將白米飯煮熟後好好冷放涼,
會讓白飯裡面的澱粉轉變成「抗性澱粉」。
這種澱粉就像是在樹木外層多加了一層保護殼,
讓我們的伐木工人在分解樹木時,
變得更加困難,
但是又不像五穀米一樣纖維太粗,
不好消化,
因此能透過將白飯放涼的方式,
讓白米飯的GI值有效降低,
讓升血糖的速度平緩許多。
而已經放涼的白飯經過加熱之後,
抗性澱粉也不會消失,
所以可以安心加熱再給長輩享用!
② 遵守”先吃一些菜肉,最後才配飯”的吃飯順序

可別小看這一個小動作,
近期有越來越多研究認為,
食物吃進肚裡的順序,
對於飯後血糖的飆升速度,
會有明顯影響。
尤其是許多高GI的食物,
像是白飯、麵條、水果、甜點等,
如果放在低GI、消化時間長的食物之後享用,
例如肉、青菜等,
可以讓這些高GI食物對於血糖的飆升變得緩慢,
讓血糖從坐雲霄飛車,
變成舒服的火車之旅。
此外,
如果先讓長輩吃菜與肉,
肚子有些飽足感後,
白飯吃下肚的量就會變少,
也能避免長輩白飯吃過量。
因此,
先讓長輩吃菜和肉吃到5分飽後,
再用白飯配完剩下的菜,
能讓長輩滿足吃白飯的口腹之慾,
又不用擔心白飯對血糖的影響。
③ 控制好每天澱粉類與蔬菜、蛋白質的總量

一個好的飲食規劃必須同時考量「質」與「量」,
以上2個方法是增加白飯的「質」,
讓他不變成血糖炸彈,
但是「適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即使你做好以上兩點,
讓白飯變成高品質的澱粉,
但是不小心攝取過量,
一切努力都會付諸東流。
那到底該怎麼抓量呢?
前面我們提到,
根據研究發現,
澱粉佔每天熱量的40%~55%,
能夠有效降低死亡率,
這也是許多飲食指南建議的量。
但這樣是多少白飯呢?
還記得傳統上使用的飯碗嗎?
把這個飯碗裝的平平、稍微扎實的狀況下,
這樣的飯量我們稱它為「一碗」。
女性長輩可以在午晚餐時吃「一碗八分滿」隔夜飯,
男性長輩則可以在午晚吃「一碗」的隔夜飯,
這樣的量再搭配早餐,
以及其他比較高纖的五穀雜糧,
例如地瓜、芋頭、南瓜、豆類等等,
就可以在長輩享用白飯的同時,
又攝取到足夠的營養囉!
但要注意的是,
如果要搭配一份餐後水果,
或是餐後甜點,
建議把那一餐白飯的量「減半」,
用白飯換取點心的糖,
這樣就可以避免當天糖分攝取過量,
但又能滿足長輩想吃甜食的心情!
④ 吃飽飯後要散步20~30分鐘

最後在長輩滿足地吃完飯後,
有點昏昏欲睡的時候,
可先別讓長輩急著躺下休息!
吃飽飯後只要天氣允許,
建議帶著長輩外出散步20~30分鐘,
這個小小地身體活動,
是為了幫助長輩體內的發電爐暖機,
讓他們能夠好好運轉起來,
把剛剛吃下去的木材盡快拿去發電燃燒,
才能避免許多木材塞在路上,
造成交通堵塞的情形。
此外,
這個小小地活動,
也能夠避免長輩躺下休息時,
胃裡面的食物逆流到食道裡面,
造成長輩被胃酸嗆咳。
如果無法外出,
也能試著帶長輩在家中做一些簡單的體操,
也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只要做好以上4點,
很快地你就會發現,
長輩的血糖變得穩定,
不會常常發生頭暈想吐的狀況,
不僅能降低長輩跌倒的風險,
也能讓長輩吃的開心又健康!
如果你還是認為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
必須要吃得像窮苦人家一樣簡略,
才有可能控制穩定的話,
推薦你追蹤洪建德醫師的臉書社團,
在社團中他都會分享他長年以來,
親身實踐糖尿病健康飲食的菜色,
也用這樣的方式幫助許多糖尿病患者,
靠著正確的飲食觀念,
成功地緩解糖尿病。
看到洪醫師每天分享的菜單,
相信你也食指大動起來對吧!
▎糖尿病飲食控制比你想得更簡單

隨著資訊取得越來越容易,
網路上許多醫療文章都喜歡用簡略性的二分法,
來讓民眾認為某食物很好、某食物不好,
餵養民眾許多錯誤觀念,
造成人們在飲食上如坐針氈,
好像吃到某樣食物就像在吃毒品一樣。
但是對飲食斤斤計較的你,
這麼努力控制父母飲食,
真的有因此達到你希望的父母身體健康嗎?
還是反而讓自己與父母和我前面提到的奶奶一樣,
生活的越來越累,
也害你與父母多了許多爭執呢?
其實一個高CP值的照護品質比你想的還容易,
而有正確的專業知識可以讓你照顧得更輕鬆,
想要控制好血糖,
減少糖尿病對身體帶來的危害,
並不用讓你的父母要像這位奶奶一樣,
每天已經節制到餓的頭暈眼花,
還不見血糖好轉,
反而還越來越惡化。
托爾斯泰曾說過: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這個普遍認為照護注定只能是負擔的社會下,
我始終相信,
照顧應該是一件讓人享受的過程,
而非人們一直描述的悲劇。
讓人們感到辛苦的並非照顧本身,
而是因為錯誤的照顧知識,
才讓照顧的過程「事倍功半」,
造成照顧者們越過越累。
其實只要一個小小觀念的轉變,
就能打通你的任督二脈,
讓照顧變得更輕鬆簡單,
你也能好好享受與父母最後的相處時光。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
相信照顧父母應該是件快樂的事,
卻苦於不知道怎麼讓照顧變得輕鬆的話,
歡迎點擊下方圖片加入在宅中醫師LINE@官方帳號!
我將會定期用醫療專業的角度,
陪伴你享受照顧父母的過程,
一起找出幸福家庭劇本。
你是否也曾經與父母在吃飯上,
或是控制病情上,
發生過什麼衝突或困難,
讓你回想起來覺得很悔恨與難過的嗎?
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