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 避免臨終前家人失和
相信你很常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經典戲碼:
一位爺爺在生前曾經叮囑過自己的伴侶,
或是負責照顧的子女,
不要讓他經歷痛苦的垂死掙扎,
所以在他要離開人世時,
一定要跟醫師拒絕任何的急救以及管路,
讓他可以安心離開。
突然,
一位長年生活在國外的兒女或親戚,
在聽到病患的身體狀況後,
立刻回國想要探望爺爺。
但一見到爺爺之後,
這位親戚就不斷地指責照顧者哪裡做得不好、
為什麼不用盡一切方法讓爺爺活著,
甚至指責他們不孝順,
才會讓爺爺這麼痛苦。
於是他們便強力要求醫師一定要用盡一切方法「救」病患,
不照做就揚言要告醫護人員和醫院,
造成照顧者的困擾與自責。
最後,
因為家屬沒有達成共識,
而病患當初的叮囑也沒有法律效力,
所以醫師只好照常規的使用各種LEVEL MAX的醫療手段來急救,
反而讓病患在違反生前意願的情形下離世,
也造成家人間難以撫平的傷痕。
家人生病住院臥床,正在為如何照顧家人感到擔憂嗎?
推薦閱讀:
【日常照護】爸媽病倒需要有人照顧怎麼辦?八步教你如何有效克服照護阻礙,讓照護不再是悲劇!
……
但如果我們在事前就做好預立醫療,
不僅能讓照顧者有底氣的執行病患生前意願,
也能在醫療端與法律端保障病患的意願得到適當執行,
讓自己能自由地選擇離開人間的方式。
② 減少家人做出抉擇的痛苦
即使對於有專業訓練的醫師來說,
要放棄用積極手段救病患,
讓病患自然死去,
也是一件必須在內心掙扎許久的抉擇。
因為即使我們有醫療知識,
但對於生命仍然有許多的未知,
我們也會擔心我們太早下放棄治療的判斷,
會不會反而是「害死」病患?
連我們專業醫師都會有這樣的疑慮了,
更何況是沒有醫療專業的一般民眾呢?
想必對家屬來說,
要做出這樣的抉擇,
是比起醫師來說更加痛苦的決定,
也會造成一輩子的悔恨與不安。
因此,
如果病患本人能夠在生前就立下預立醫療,
自己決定要捨棄或保留哪些治療,
不僅能讓病患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度過人生最後旅程,
也能減少照顧者誤解自己「殺害」家人的心理負擔。
③ 在專業人員陪同下,與家人一起談論死亡
在我們這個社會非常忌諱談論到「死亡議題」,
因此閉口不談變成民眾之間的默契。
然而,
死亡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程,
在這樣社會禁忌之下,
造成的結果卻是:
許多人是等到死亡來臨時,
才「被迫」做出勉為其難的選擇。
試想,
如果我們明明知道有個題目是必考題,
你不會想要預先作好準備,
盡力拿到滿分嗎?
還是你會想要等到考卷發下來,
再來用有限的時間想解答呢?
而死亡這道題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道申論題,
沒有正確答案,
只有自己最滿意的答案。
預立醫療就像是有解題名師在考前引導你思考題目架構、解題方向以及考試重點一樣,
在簽署預立醫療前,
都要先進行「預立醫療諮商」
由專業的醫師與心理師引導你與你的家人,
怎麼去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死亡答案,
讓你們不用孤單的面對。
▎現在做了選擇,以後還能反悔嗎?

有人會有疑慮:
如果我這麼早做決定,
以後狀況不一樣想要反悔怎麼辦?
事實上,
就跟施行放棄急救同意書前,
醫師必須先跟家屬確認一樣,
如果醫師判斷現在可以執行預立醫療,
而病患本人也有意識表達意見時,
醫師便會向病患本人確認預立醫療內容。
如果在生病當下有當初簽同意書時,
無法預料到的事件發生,
例如:
想看孫女結婚,
或是想等待國外的兒子回國等,
便可以選擇延遲或是更改預立醫療內容。
這時候,
醫師會先盡一切努力,
執行該執行的治療來維持你的生命,
等到你更改預立醫療同意書內容後,
才會真的執行你放棄的醫療選擇。
此外,
在簽屬完同意書後,
任何時刻你想要更改內容,
都可以透過原本簽同意書的醫療院所提出變更,
並且成功上傳新版內容,
所以都可以不用擔心喔!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預立醫療」內容,
可以點選安寧照顧基金會網站,
裡面有關於預立醫療流程的詳細介紹,
也可以打電話直接做諮詢。